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Step Up

大約一年前在apple trailer看到這部電影的預告

舞蹈風格跟另一部電影:留住最後一隻舞(Save The Last Dance) 十分相似


期待DVD已經一年,現在看來台灣片商是不會引進了啊!殘念!

留住最後一隻舞的編排是單人舞,有芭蕾基礎的女主角將街舞的動作融入芭蕾

雖然是街舞的動作,卻有一鼓說不出來的輕巧

自己很喜歡其中椅子的幾個擺姿,充滿優雅卻凜然的霸氣

音樂開頭的定音鼓很帶勁

而Step Up 這部片是雙人舞+舞群,male leader的部份是純街舞

女主角是跳芭蕾出身,覺得將街舞融入她的動作很適合公演

於是採取男主角的意見編了這段舞碼

基本上是街舞的風格比較重,但是女主角還是保有芭蕾的身段

我個人倒是覺得female dancers的風格比較像拉丁風的ballroom dancing

因此男女舞者對舞還沒有到River Dance中踢踏對芭蕾落差這麼大

音樂則是使用弦樂加上電子樂器

以電影的角度來說,Save The Last Dance比較流暢,故事性比較好

以舞蹈的角度來看則是各擅勝場



Save The Last Dance


Step Up


2007年4月14日 星期六

Romeo and Juliette

官方網站的故事大綱



        故事的一開場,一曲“維洛納”詳敘了這個城鎮的宿命。這個城市的一切,完全由兩大家族掌控,兩個家族世代的宿仇,讓這個看似美麗平靜的小鎮暗地裡波濤洶湧,你永遠不用選邊站,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被命運掌控。羅密歐與好友們闖入了敵對家族的舞會現場,卻意外見到美麗的茱麗葉,兩人一見鍾情,年少輕狂的羅密歐不但深夜探訪茱麗葉,還告訴好友關於兩人的交往,卻遭到朋友勸阻。但是沉溺在熱戀的兩人,完全無法抗拒愛情的魔力,兩人決定私訂終身,除了主持婚禮的修士外,茱麗葉的奶媽是唯一知情的人,兩位長者背負著沉重壓力,只盼望因著兩人的婚姻,可以讓這個充滿仇恨的小鎮重新開始。羅密歐與茱麗葉新婚之夜的浪漫卻因為兩個家族的一場械鬥而飛灰煙滅。羅密歐的好友馬庫修被毆重傷,趕到現場的羅密歐情急之下反倒將茱麗葉的表哥提伯特刺死,這次的械鬥讓維洛納主公大為震怒,終於出面制止兩大家族,並且要放逐羅密歐。
而茱麗葉此時也遭遇難題,他的父親在隔天要將她許配給他人,情急之下的茱麗葉求助於修士,修士交給茱麗葉一瓶藥水,可以讓她像死去一般的睡著。修士還沒來得及將茱麗葉假死的訊息傳給羅密歐,他卻先聽到茱麗葉已死的噩耗,急忙趕到茱麗葉身旁的羅密歐以死殉情,醒來後的茱麗葉悲痛之餘也隨著羅密歐而去。

原始官網 and Cast
(可連結原始官網中的Asia tour cast)

       這齣劇來台的號昭是男主角Damien Sargue,他是法國原版男主角,同時也是法國流行樂壇的新生代歌手,18歲以此劇出道,現年才25歲。在此之前來台的所有音樂劇,都不是原版的男女主角,加上人家Damien 已經是當紅流行歌手啦,所以以後應該也不會出來巡迴了。另外,其實飾演Juliette表哥 Tybalt 的Tom Ross也是原版元老,而扮演Benvolio 的金髮帥哥 Cyril Niccolai 在上次鐘樓怪人Notre Dame de Paris 來台的時候,飾演過魅力詩人Gringoire。

      鐘樓怪人是我第一部接觸的法國音樂劇,在此之前,我都是效忠百老匯的。這兩齣法國音樂劇給我的共同感受是有點「搔不著癢處」。怎麼說呢,首先是起承轉合的不足。不是沒有喔!就是覺得那裡不夠,個人認為是編曲的關係,這兩齣劇都帶著一些流行搖滾的味道,編曲也偏向流行樂,所以節奏都偏重,即使是情歌也會加入重低音節奏。另外,唱歌的方式偏激動,生氣是激憤,愛到深處是熱情澎湃,悲傷是生不如死的激昂,這樣的編曲方式,每首歌分開聽都有個自的起承轉合,都很好聽,不過整張聽下來的感想就是從頭到尾幾乎是重低音節奏碰碰碰大家飆高音。要加以讚賞的是這齣Romeo & Juliette 無論主角或配角的音色和技巧都非常非常優秀,聽有實力的聲音互尬真是一種享受。但另外一個我認為是缺點的地方,是大合唱及和聲的張力不足。我超愛音樂劇裡頭大雜燴對位合唱的部份,所以我獨鍾Masquerade,La vie Boheme 和 Christmas bells 裡亂烘烘的和諧,即使是Les Miserables的One daymore 最後一段也可以讓我反覆聽好多遍,那種每個表演者都唱不同曲調不同歌詞,但是可以用和聲把這些聲線對位統一起來的感覺是我的最愛。很可惜的是這兩齣我都沒有找到這種和聲的感覺。像4/14的表演最搔不著癢處的就是男女主角和聲和不太起來,女主角的聲音常常被男主角的聲音(加上Damien 音色偏厚) 蓋掉,不過網路上的評論說是這位女主角的問題,據說她前幾場就有高音虛掉的毛病,不知是感冒還是唱累了。最後是很個人觀點的音質問題,在我心目中男主角應該永遠該是王子般的 tenor,但是,但是他們找了兩個也很王子tenor 的男配角啊~這時就要大車拼了,比較之下,Damien的音質比較重而 Mercutio 和 Benvolio 這兩個男配的音色比較輕,以致於我整場聽下來有男配角是王子的錯覺,嗚嗚。

      寫了這麼多,好像都是負評,其實如果不是很喜歡它的旋律,只是差了那一點的心癢難搔,我查那麼多寫那麼多幹嘛?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得知這齣劇的佈景和服裝已經跟原版不太一樣,而且我比較喜歡這次巡迴的佈景,使用三根活動的圓塔和後方活動的中空拱橋搭配,利用圓柱的轉動巧妙的營造出上下樓及進場退場的感覺。另外現場的舞群也是功力深厚,勁歌熱舞厚後空翻,活像大型disco 舞廳。最後還有很high的謝幕,而且大群人都擠到最前方去尖叫拍照了,好神奇啊!我們也站起來一起拍手了,全場人通通站起來high的謝幕很難忘啊!

Amier (韓國演唱會版 )
根本就是個人單曲演唱會了。

Les Rois du Monde 世界之王 (韓國演唱會版)我在youtube找到不少這種韓國演唱會版的MV,難道真的在韓國開過一場演唱會嗎?這段MV可以很明顯看到臉,知道哪段是誰唱的(要不然這首歌大家都跑來跑去跳來跳去),Romeo的聲音稍微渾厚一些,顯得Mercutio 和 Benvolio 高音音色比Romeo清亮。

Les Rois du Monde 世界之王 (原版live)這是法國原版DVD,比較這個版本Mercutio 和 Benvolio,他們的聲線就比較柔和,可以襯出damien的男主角氣勢,不會有那種「三個人一起衝,擔心男主角會ㄍㄚ\ 輸旁邊兩個」的煩惱。

安可現場
(當初看的是414場,但是我把台灣最後一場的curtain call放上來了)

就像這樣,一堆人擠到舞台最前方拍照握手尖叫。呵呵,從來沒看過音樂劇這樣謝幕的。

Amier

Verone

Les Rois du Monde
這首拿來當encore曲很有感覺喔!全場都很high,彷彿參加演唱會一樣,大家都站起來跟著節奏拍手,衝到台前那群的超像搖滾區,把手舉高跟著搖,還跟表演者握手送花送禮物。台上的Dencer也很可愛,一起扭一起跳。哈!很像美聲電音派對。韓國的幕是左右拉上的,國父紀念館的幕是從上面放下來的,所以演員都會很頑皮的蹲下來繼續揮手,揮到剩一隻手還留在幕外面揮揮才「爬」回去。

相關網站

La Casa de JimmyBlanca   把台灣場 4/11 寫成四篇心得,包括服裝、佈景、演員、歌曲四篇,寫得很認真,推一個

音樂劇傳奇‧傳奇音樂劇  有個人心得和照片

I am What I Own 有很多影片連結,劇照

台灣官網 :都是文字,沒有照片

銀河互動網 百老匯經典:有整齣故事介紹和曲目播放,共七集,按下一頁可進入下一集


後記:
     Notre Dame de Paris song 15 Beau Comme Le Soleil


這首是自己要留下來聽的

鐘樓怪人中,個人覺得合音最美的一首表演

而且選曲版的cd沒有選><




可愛的水獺晒太陽



可愛的勾勾手

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上工

放了將近半個月的假
要是再繼續放下去,應該可以揮一揮衣袖,告別這個紅塵俗世
乾脆回家當少奶奶享清福好了
可是上工第一天超背的,值7樓一個晚上入10床是怎樣
而且還有一隻打不上的針 耗了一個鐘頭
(開玩笑,上次沒打上已經是不知道多久以前的事了,不過一個多月沒打針手感的確有點鈍)
Duty note 寫到最後一床已經半夜兩點半了,全破我值7樓的記錄。早上7點多還是很努力把自己挖起來去聽morning meeting
不過最後老師們在用英文大戰EBV來龍去脈的時候我就在神遊
結束後去echo晃一晃,被學姊抓到要發健保扣除額的單子給我們這屆的。
我看那個單子上蓋庶務組,心想這下我不成了庶務二科
人家庶務二科還是穿套裝短裙上班,我是穿紅色阿嫂裝ㄟ
去發單子順便在station串門子還有人問:你怎麼還沒走?
看大家做procedure的做procedure,排床的一面轉牌牌一面忙著講手機
真是感嘆,下個月就要回到這種吵雜的生活了啊!
然後我就回到值班室了
然後呢...然後就可以放牛吃草了嘿...果然echo room真是好course

只是我現在正在值班室,很煩惱我要怎麼穿個便服拎著包包和電腦使用隱身術通過上班中的人們

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可愛小物

我是個看到XX限定就會手癢的小孩

而且這個baby kitty 在梅子核睡得好甜,手上還抱著一個精緻的女兒節娃娃
一定會引起kitty迷的尖叫
於是就決定把它買下來啦!




這隻Elmo是我妹買的

有玄機喔!其實這是一個皮尺,右邊的小手拉出來就是尺,按黃鼻子就會縮回去



2007年4月7日 星期六

2007 春‧櫻

台北→關西/大阪/和歌山城/紀三井寺/白濱溫泉

第一天,早上坐8:15 經Osaka 飛Detroit的西北航空,所以五點多就得起床台灣正逢寒流來襲,早上五點多又溼又冷;一上飛機我就開始想念長榮了,嗚嗚,NW airline經濟艙座椅沒有個人電視,只好一直聽機長報告
是說機長的聲音和口音都蠻好聽的,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電視和電動啦 o(一︿一+)o
終於在大阪降落了,天氣晴

關西機場一隅照一張

其實這是從廁所出口拍出來的

機場大廳高而淺,不覺得有大機場feel

據說整個機場是蓋在人工島上的,而且年年在下陷中

導遊威脅說下次來搞不好看不到了

(沒差,反正我可能只對免稅店有興趣)

第一站到和歌山城
一路上已經看到路邊整樹雪白的櫻花,超興奮的
入城要經過一段蜿蜒的石階,轉過一道石牆之後,路邊是整排的櫻花,大家都大叫"綺麗~"
風吹過來會有花瓣飄飄,忍不住一直衝到低矮一點的樹枝旁照相

「櫻花爆炸啦」

接著到達紀三井寺,這種淨身洗手處導遊都會特別介紹,大家也都會一湧而上在那邊一面洗一面照
由於之前去過明治神宮兩次,這種洗手的器具對我而言已經不太新奇了

但是大家都離開以後,在靜靜的陽光下覺得別有一番風味

紀三井寺大殿前,藍天白雲和櫻花,跟和歌山城相比,有些已經是「葉櫻」

而且此處的櫻花已經開始飄落的比較多,隨風櫻吹雪,好浪漫



晚上住海邊的溫泉旅館,泡露天溫泉囉
可惜太現代了,不能一邊泡一邊有櫻花掉下來
其次是溫泉真的不要泡太久,我泡到過熱,一整個頭暈
想起來坐在池邊,又因為是露天,不泡水會冷,只好準備離開
但出來的時候竟一時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差點找不到回房間的路。不過泡溫泉最大的好處是晚上會睡得超香


旅館窗外的海景

窗邊有個淺淺的小陽台,本來很興奮要探出去拍夕陽
可是一開窗我就後悔了:那大概是10℃的海風吧
房間裡還有一張警告標示牌,上面寫:請勿讓海鳥飛入
蠻kuso的,正常人看到這張牌子的時候應該都已經開過窗了





白濱溫泉/明石大橋 + 橋的科學館/神戶市廳展望台/神戶北野異人館/摩賽克廣場/海上愛之船/大阪

第二天去世界最長的吊橋,日本人很自豪的蓋了一個紀念館來展示這座橋的工程。
這天太陽雖然很大,但氣溫很低,而且海風也大得很,我有快被凍傷或被吹走的感覺,一直皮皮銼。
很努力的拍了幾張照,以表示海浪很大
接著回到神戶市,前往北野異人館
其實異人館就是一些早期歐式建築
這一帶有點像台北的天母,這是一間牙醫診所的外牆Mark


街景

風見雞館,上頭有一隻會轉圈圈的風見雞

附近都是賣店,賣雞蛋糕賣霜淇淋

霜淇淋的牛奶香很夠味,上次吃到這麼香的霜淇淋是在北海道,好幾年以前了

傍晚到神戶港區,先去shopping一下,嘿嘿
Mosaic花園廣場是一個港邊的shopping mall,裝潢得很歐式,旁邊有摩天輪
有個過道可連接神戶的阪急百貨
照相的時候還出太陽,去阪急逛一圈回來之後就下大雨了!
神戶的天氣蠻奇怪的,可以在一個鐘頭內下雨,放晴(是出太陽的那種晴喔)又再下雨
這樣在氣象預報上叫做降水率10%

晚餐是船上的自助餐

船的折返點就是早上看的明石大橋與夕陽西下

蛋黃太陽下來的時候我不在甲板上,等到跑上來,蛋黃已經被遮掉一小角囉







環球影城

第三天是老人不愛小孩來嚐鮮的環球影城。
影城外面的章魚燒博物館

上面的章魚會上下動沾醬汁喔


環球影城最有名的地球儀,台灣還不小喔!這丟士愛呆丸啦!


這個廣場會撥電影配樂,被我抓到放 "Rudy" 的配樂,嘿嘿,這個在台灣是沒有發行的。





還有一段音樂是改編柴可夫斯基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旋律雷同得太明顯了啦)

侏儸紀公園,排隊排了近兩個小時,一路上大家都紛紛穿起雨衣,令我有點擔心身上的羊毛外套

我還很擔心,會不會等一下排到入口處,只剩我和我妹兩個沒有穿雨衣啊

幸好是長形船,除了第一排以外並沒有那麼溼

這種遊戲嘛就是先坐在船上四處繞繞,最後衝下來之前嚇你一下。最後嚇人用的暴龍很帥,跟電影裡長得很像,然後船就俯衝了。衝下來的時候本來很有心裡準備: 啊要衝了要衝了
可是坡度之陡竟然令我措手不及!果然不負我排了這麼久的隊
坐我後面的一個日本小弟弟還被嚇哭了,一直喊 yada~


這就是園內的雲霄飛車囉



左邊的告示板是fast express的排隊時間,右邊的則是一般民眾的排隊時間
我是平民,就乖乖的排 :~

但是"只"排了不到90分鐘喔,當場有賺到的感覺

這個雲霄飛車沒有360度,不過速度感很好,爬升的時候還加速 (下面那張是爬升道)。唯一的缺點就是太短啦,咻咻咻就結束了,如果有時間(排隊)的話真想再來一次


到這種地方當然有賣店囉!

這是芝麻街區,可愛的Elmo和小big bird們

到環球影城來回都是坐電車,中途要在大阪站換車

大阪車站十分有趣,因為這裡是終站,電車在這裡掉頭

所以電車會在這裡排排站,時間到了就換另外一邊當頭開出去





嵐山渡月橋/金閣寺/清水寺/哲學之道

第4天

天氣晴,氣溫也回升了
但是沒有太陽的地方依舊冷颼颼
在台灣很難得看到這麼閃亮又這麼不暖的太陽公公啊

第一景:嵐山渡月橋,河的兩岸都是櫻花
很興奮的一直照一直照,到處亂照
呼呼,仍舊是一個櫻花大爆炸的畫面

第二景:金閣寺,門票很像符紙,呵呵
長得方方正正晶晶亮亮,每個人都可以照一張像風景明信片的景;可能因為重修過的關係,沒有深山古剎的感覺

接著中午吃飯,接近一處叫做華頂山知恩院的寺廟
這裡的櫻花我個人覺得是這次旅程最美的地方,很可惜不在行程中。在日光下粉白到透亮的櫻花,會閃到眼睛的

接著是名勝清水寺,人山人海,人比花還多吧 (這裡的花大概開一半謝一半)。沒辦法,觀光旺季就是如此



幫人氣古蹟:清水舞台照一張


清水寺名水

分為智慧,愛情,健康三水

喝起來沒味道,是的,就是一點味道都沒有

其實我一直以為好水會回甘ㄟ (迷之音:是茶的廣告才會回甘吧)

清水寺三重塔與櫻花

第二張是從接近出口處往回拍的,隱約在櫻花叢中還有燈

因為清水寺在櫻花季有夜間開放,稱之為夜櫻

也是名景之一喔


哲學之道
這條路在沒有櫻花的時候應該很像普通灌溉水溝吧!
(不能叫它臭水溝,因為似乎不太臭)
人少的時候走起來可能比較有詩意
不過以今天京都人潮洶湧的情況看來,大概是妄想









                                                      


大阪城公園/大阪造幣局/心齋橋/關西→台北 

第5天
早上起床,天氣陰陰的,特別看了氣象說降水30%
如果在台灣就是"不太會下"的意思,但是...這裡是日本說
果不期然,第一站到大阪城公園,已經在飄毛毛細雨了
天空沒有這麼藍,櫻花看起來也沈重了些


雄偉的大阪城



比和歌山城高聳得多



但是漆綠色怪怪的哩


一年只開放一次的大阪造幣局,今年的開放期限是4/5-4/11
對日本人來說也是觀光勝地
所以當場真是遊人如織,充滿日本歐巴桑歐吉桑,走路會被塞在路上動彈不得,真是夠了
還有一個很像台灣夜市的市集,有賣燒烤,章魚燒,打氣球,雞蛋糕等等
這時雨勢稍歇,所以就下去逛逛
在櫻花樹下吃Takoyaki,還蠻好玩的喔


最後一站,心齋橋shopping啦
滂沱大雨毫不留情的下,不過已經不關我的事了,因為櫻花行程都結束啦(真壞心,嘿嘿
這是有名的固力果人形,照一張到此一遊,雨還真大

回程依舊是坐西北的747
說真的西北的爬升和降落一整個溫柔(可能747粉大台比較穩也有關係)
回程我睡死了,不過聽我妹說,機長一直不斷在講話
每隔幾分鐘就報告一次現在高度時間目的地天氣不拉不拉
其實我誠心的建議,裝一些個人電視機長就不用那麼辛苦啦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有翅膀的小紅鞋



其實我職業病發了
身處在這種醫病關係低落,信任感淡泊的時代(加上我又沒有小孩)
家長」這個群體,對我來說很像某種敵對陣營
雖然沒有美國和賓拉登這樣的你死我活
但免不了像美國日本一樣,有時合作有時猜忌,中間還少不了一些利益糾葛

(well, 得利的一定不是我)

而且還對對方有一定程度的好奇
尤其是一些長期病患,或是面對生死關頭的病患
我常好奇,這些家長心裡是怎麼想的
我們有些小孩出生即有先天性疾病
某些疾病極不好照顧,在嬰幼兒時期因併發症夭折的機會很大
有些甚至從出生以來都沒有回家過
或著是兒癌的小孩,正在走安寧療護的階段
我會去偷看一些父母架的blog
一方面想知道他們目前的想法
一方面想知道,針對醫療方的病情解說,家長到底懂得了多少
我覺得很遺憾的是,即使是那些住了個把個月的家屬
在我們面前表達得一副了解或很熟的樣子
寫出來的東西也常常有認知上的差距
這也讓我很感嘆
現在的父母大多高學歷,所以覺得自己可以懂一些較深入的課題
會不斷根據自身經驗(包括:電視,報章雜誌,親友團,通常錯誤百出)
來質疑醫療上的options
還有一些家屬喜歡引述說他某某親戚,「也是學醫的,他說不應該如何如何...」
事實上我遇過一個家長,在我回完他應接不暇的質問之後
很有禮貌的請教他,請問您的親戚是什麼科的醫師呢?
他說:喔!是某某高中的生物老師
當下在心中....嗯...只能說感慨萬千 (其實還蠻想罵髒話的)
    如果連老病號,都不一定能正確敘述所接受的醫療
    一個不常接觸醫療的家長,拿這些東西去問一個非醫療專業的人士
    會得到正確的答案嗎?
我並不是覺得這些問題"們"是不應該出現的
我也讚成家長有權力知道,他們所選擇的背後,有多少好處及風險
但是同時也很想讓他們讀一讀這句話
            運用當時手邊的全部資訊,做出最好的決定
這是這本書裡,當醫師告知媽媽診斷時,告訴她在開始治療之前一定要記得的一句話
而我很希望在這句話之後再加上:「在做出決定之後,就不要事後反悔或沈浸於自責!」寧可在事前有充分的討論,不要在事後說什麼早知道
然後開始怪東怪西,挑剃一些小事情,把這些當作精明的表現 (其實只是想減輕自責的情緒)
於是乎,醫療的建議會越來越保守(因家屬不承擔決策責任)
這是一個雙輸的局面啊!
有時候真有股衝動,去搖一搖這些爸媽,請他們清醒一點

搭配飲品 青蛙撞奶 - 記那一段在7D值班的,歡樂的不歡樂的週末

天下雜誌--別當直昇機父母

我覺得每天上班好像都在被這種父母壓榨..



別當直升機父母


作者:李雪莉 2007.03.28/第368期
現場1:許昌街徐薇補習班。
徐薇永遠忘不了那個鉛灰色的夜晚,教了二十年國高中補習班英文、看過形形色色的父母,前些時間卻遇上無法招架的劇情。

那晚,九點半下課聲響起,學生們湧上發問;排在人龍第一位的北一女學生,連珠砲式的,一問二十分鐘,後排學生騷動顯出不耐;徐薇委婉說道,「妳先讓其他同學發問,待會兒再來好不好?」她揪了眉轉身離去。徐薇不以為意。

幾十分鐘後,徐薇的手機響起,電話那頭,一位中年男性劈頭興師問罪:「妳為什麼不回答我女兒的問題?她一回來就躲起來哭,說後面那位明倫高中學生的問題,會比她的重要嗎?」

甜美的笑容轉為愁苦,徐薇傻了眼,不情願道了歉。

現場2:台北市內湖某明星學校。

游泳池畔,五年四班的三十名學生下了游泳課,準備換裝;泳池畔幾位志工媽媽原本是來協助現場整理與秩序維護,但其中一位志工媽媽看到女兒出來,大步趨前,拿起吹風機吹起女兒的長髮,「別著涼了,」媽媽壓低了音量說話。

新趨勢:過度介入、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

這是一群台灣新生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歷史上不曾出現的一批「過度介入」與「過度焦慮」的父母。他們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

以目前五到十四歲的三百萬孩童為基礎,再加上學齡前與就讀高中的一百多萬學生,這群父母約有六百萬(平均每對生兩胎或一‧五胎)。

這六百萬的父母,大多數在一九六一到一九七六年階段出生、解嚴前後接受大學或義務教育,被威權教育訓練為學歷至上的競爭動物,上最好的學校、爭取頂尖的工作。

他們看到社會的轉變,試圖以不同於父母輩對自己的權威教養,創造出較民主或自由的「教養觀」(parenting)。

但,在教養上,這群父母遭遇上了史無前例的兩大挑戰。

新教養:對「完美小孩」的期待

挑戰一,少子化伴隨的焦慮。在直升機父母的上一輩,多半有四到五個孩子分散父母注意力;但直升機父母的世代卻最多只有兩個小孩。最新的數據是,一位婦女生不到一.一二個。因此,家族的關注點全集中在少數孩子身上。

挑戰二,第一代教改實驗下的父母。直升機父母的孩子是未成年的學子或學童,是第一代教改的對象;做為教改實驗父母,他們被迫與教改亂象共處,也在全球化無情競爭、就業市場不確定的環境下,教養下一代。

台灣教改十年了,創造了六百萬名直升機父母。他們把教養當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

從零歲開始的焦慮 
這個極限運動從孩子一出生就啟動。
星期三早晨,台北市的健寶園裡擠滿了一到兩歲的小朋友等著排隊進教室上課。孩子玩的遊戲很簡單,吹泡泡、溜滑梯、唱歌跳舞,希望透過吹泡泡增加手眼協調、爬坡鑽洞訓練肌肉與平衡發展。
四十五分鐘的課程、費用七百元,但不少父母趨之若鶩;一旁陪玩的父親拉開嗓門唱歌,好像是自己在上課,「我們的孩子要比別的孩子玩更多,」他說道。不少名人像陳孝萱、任賢齊等藝人也常親自送小baby來上課。
這天,三十二歲的蘇筱甯開著車,帶著四歲女兒與一歲兒子,從桃園縣經國路北上。早在女兒八個月大,她便上網蒐尋小baby可上的課程,「不想讓她看電視成長。」
但桃園的教育資源顯然無法滿足她。到現在,蘇筱甯一星期上台北三趟,除了健寶園,她還送女兒到唭哩岸游泳、上雲門律動課程。
她每天一定幫兩個小孩寫成長部落格,「十個媽媽有八個都在做網頁,很多是邊上班邊做。」她甚至為女兒設計精美的名片、每年帶孩子進攝影棚拍照,很用心思照料。

以專案管理的方式,從出生開始啟動孩子的各項學習,父母兢業提供各種刺激點,填滿孩子的人生。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市場上出現各種成人學習的「幼兒版」。

以往遊學最多從高中生開始,但補習班與私立小學寒暑假推出各式「遊學團」,一所知名私校甚至辦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遊學團;還有從嬰兒開始的皮紋性向分析,透過嬰兒的指紋判斷是藝術型或領導型人物的諮商……。

說穿了,父母就怕輸在起跑點。

陽明大學教授洪蘭曾目睹一位母親這麼帶她的孩子:這位母親從書上得知,要開展孩子的肢體,必須每一天讓孩子接觸硬軟方圓或各種觸感的材質;職業婦女的這位母親為了「有效」運用時間,她拿了個碼錶,每二十分鐘為單位,孩子玩完積木,母親就捉起孩子玩沙坑,學習像按表操兵。

讓孩子適性發展、給孩子多元的碰撞點,是天下父母心。只是一旦把學習當做軍備競賽,就成為過度介入的直升機父母。


不安與比較 
位在台灣大學旁的一所小學,不久前由家長舉辦了一場聯絡學童情感的班級音樂會;孩子開心的表演才藝,但活動一結束,媽媽們就圍著方才彈奏蕭邦別離曲孩子的父母,問道:「妳家兒子彈得真棒,從幾歲開始學的?怎麼練的?哪位老師教的?能不能介紹一下?」
琴音流洩召喚的不只是欣賞,更伴隨父母濃厚的不安與比較。少子化使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賭注。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解釋,以前一家如果有四個小孩,每個孩子分到的注意力只有四分之一。現在如果是獨生子女,就得承受父母外加兩對爺爺奶奶的關注,那是好幾倍的期待與壓力。
直升機父母的出現,其實顯現現代父母內心對「完美小孩」(perfect child)的期待。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湯茂竹博士,憶起他當爸爸的那刻起,就夢想兒子能成為布袋戲裡的「史艷文」:長得又高又好、功課第一、會玩會念書、心地善良,人人都愛戴。湯茂竹的兒子已經國一,他花了長時間自我探索,如今能笑看過往的謬想。
家長的迫不及待反映了心中深層的焦慮。
台塑生技董事長、近來大力提倡孩子讀經的楊定一表示,「我們似乎認為,只要小時贏過身旁的人,就能在日後成為更有生產力、更成功的人,並以成人的觀點,將就業市場的競爭、職場生涯需一帆風順的那一套,拿來設計、評估孩子的課程。」

知識超挖,生活能力缺乏

直升機父母口說不愛升學主義,但他們卻相信「愛=讓孩子成功」。而成功的定義是上好的公立大學、長春藤名校、有極強的人脈、過很好的生活。
雖然沒有父母會否認行行出狀元的價值,但他們還是無法避免用各種量化指標,判斷孩子的成敗。
以父母最在乎的英語為例,補教業者估計,台灣每年報名各類英檢的小學生有四到五萬人。補習班的廣告也都打著「一年內要學會幾千個單字」。
英語老師徐薇認為,真正的英語實力是孩子能輕鬆瀏覽英文網頁或閱讀書籍、與外國人互動。但台灣父母有「檢定熱」,拿到分數、證書才能安心。家長不由自主追求成績、數字、級數。
對未來世界的恐懼、對台灣教改的沒信心,強化父母必須花更多時間做有競爭力學習的信念。

不久前,徐薇趁著過年,為國中生加開初一到初五、早上七點半到九點的寒假英文特訓班;沒想到名額爆滿,還有父母問她為什麼不上到深夜十一點?
「這是一個知識超挖的年代,」全國家長聯盟秘書長陳松根點出這代父母教養的盲點。
陳松根說,教改十年,大學入學率達九成以上,研究所更超過兩千五百所,孩子升學壓力不減反增;「我們還以製造業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有沒有問過,一個到高中的孩子,到底要給他什麼?」

父母在十年教改過程中,為孩子設下「升學與學習的高標」,但卻也帶來更多無法逆轉的後遺症。
四月一日,由前教育部長曾志朗、陽明大學教授洪蘭為首的家長,將帶領數十個全國家長團體,發起三萬人簽署「愛你一輩子」的承諾書,就是發現教改十年,父母還陷在「升學主義」的泥淖。

他們已經看到「知識超挖」對下一代、對台灣競爭力的影響。
例如,在知識上,台灣孩子學習的內容能應用在未來的,不到三○%;而每天超過十六小時單調的學習,根本無法出現創造的文化。這要使台灣的產業如何升級?

孩子的身心健康卻被忽略
此外,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也被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忽略。
私立愛德幼稚園午餐時間,三到六歲的小朋友安靜坐著吃飯,今天的主食是飯、青菜以及豬肉塊,有小朋友看到這些食物直說不喜歡。
「孩子吃太精緻的食物,甚至吃水果一定要果汁機打過,」汪慧玲認為,這都造成孩子咀嚼不足、牙床長得不好。(註:這也是兒童牙齒矯正比例升高的原因之一)
最新一期《康健》雜誌針對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進行身心健康調查,結果發現有四成六的學童沒有正常排便的習慣,其中有五成三以上的學童十點後才就寢。孩童明顯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
但當問及家長晚睡的定義時,家長認為十一點到十二點後才叫晚睡。父母健康觀念的薄弱,已徹底影響孩子為未來的人生儲備體力。

二○○六年七月一日,瑞士籍人類學家大衛.史格納(David Signer),以〈台灣的愛與寂寞〉(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為題,於荷蘭報紙《Trouw》發表他停留台灣兩星期的感受,文中談及台灣人的教育觀,直指核心。史格納寫著:

世界好像沒有一個地方的孩子,睡眠像台灣孩子那麼少。不少台灣人把自己稱為「pm people」(夜行人)。大部份資訊科技產業的人在晚間工作,因為這剛好是歐美客戶的白天時間。
「pm people」的孩子和他們一起熬到午夜,一起吃東西、看電視、玩電玩。但是和大人們相反地,孩子又必須在早上七點起床……。
一位外國人類學者竟透徹剖析台灣父母對孩子生活教育的忽略。
進校園輔導學生十餘年的光寶文教基金會的認輔志工團召集人吳銀玉觀察,這代父母和上世代最大的差異是:雙薪、工時過長。



怕他不再愛我

家庭情況較好的,則是全職媽媽陪伴,父親角色經常缺席。

白天,雙薪父母把孩子交給學校與補習班,晚上八點或十點,各自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到家;忙碌父母內心的愧疚,使他們對小孩生活習慣的建立,先行繳械。

在學習上,父母花錢請補習機構代替父母監督;但生活上,忙碌的父母為表達愛,又變身成為不敢要求、沒有原則的「好朋友」。

父母的忙碌造成「教養的空窗」。

一位職業婦女母親原本規定孩子每天玩電腦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但實施不到幾天,就因就讀小學高年級的兒子鬧情緒不說話,她決定投降。「怕拿走孩子的電腦,他便不再愛我,」她的語氣聽來沮喪。

■新校園:國民教育失能、親子關係緊張

直升機父母帶來的影響,不僅發生在家庭,也影響到校園。

民國八十三年開放師資多元,修滿大學教育學程二十六個專業學分就可進國中教學、四十學分就可教小學。在教育界二十八年的校長蔡秀媛感慨,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國中小教師專業不足,地位一落千丈。師資結構改變教學現場,而直升機父母的增加也帶來校園的質變。

一九九四年的四一○教改後,權力下放,家長積極進入校園;兩千年初期,台灣各縣市陸續明文規定家長會參與校園行政的權利。

都會區家長對學校的參與尤深。不少明星學區的家長具備「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位階)條件,家長學經歷優於老師是普遍現象。
一位校長無奈說,「許多高學歷父母好像認為,只要曾當過學生、念到博士,就懂教育。」
家長力量有多大,看校園「愛爸愛媽」(愛心爸爸與愛心媽媽)志工團就知道。
以往的校園只有老師與學生,現在,校園裡不但有家長會的辦公室、從早到晚還可看見愛媽們在學校各角落幫忙。
以敦化國小為例,愛媽有三百多位,比老師人數還多;家長們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還出錢聘請七位保全,上課時在校內巡守。
目前許多國中小,每班多有家長代表、家長召集人,就像另一個正式組織,協助班級、學校運作。從班遊、校遊、學校制服設計、營養午餐的監理,都由愛爸愛媽協助。

師權低落,親權高張
原本老師、行政、家長三種力量是要在教育專業、行政專業、家長愛的力量陪伴下,協助孩子健全的成長。但現在三方卻互不信任,不乏家長過度介入,凌駕學校事務。
位在中科院、中研院、台灣大學附近的國中小校長、老師,都經常抱怨這些三高的「家長很難伺候」。家長介入老師的考題、教學方式,成為老師的上級指導。
去年底,零體罰規定納入教育基本法,三讀通過。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認為,家長力量興起,動輒挑戰老師權威,不少老師為了避免麻煩,如今只教不管。
這些都促成教師的退休潮。民國九十年,公立國中小退休教師不到七千人。退休人數在九十三年達高峰,超過九千人。五年下來,已有四六七九三名國中小學教師退休。
師權的低落、親權的升高,使教育體系兩股最大的力量互不信任。
台北市民族國中校長姚榮華經常遇到父母說,「升旗是多餘的,不要去晒太陽,在教室溫書多好」;也有家長要求,校外教學時學生不得穿制服,否則要打憲法官司。
內外在競爭與不確定的環境,造就了直升機父母,而直升機父母又回過頭對教育體制加壓。這樣的惡性循環,四十六歲的台灣杜邦總裁陳榮二感受最深。
陳榮二相信行行出狀元,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秉賦;但他的小兒子在升上國一那年,曾有長達四個多月的時間,無法進教室,只要一被拖進教室就口吐白沫,臉色發白;陳榮二的妻子還因過度自責,從五十公斤瘦到三十五公斤,家庭曾陷入危機。他尋訪中西名醫,都查不出原因。他猜測可能當時兒子是不適應國中的升學壓力。
雖然小兒子在四個月抗爭後,終於回歸常軌,但他幾乎快失去兒子與妻子的痛苦,讓他見識台灣教育制度,如何創造出焦慮的親子。
「當台灣的父母和孩子真是太苦了,」這位管理七百多人的總裁談起往事,還心有餘悸。

新價值:找到屬於孩子自己的成功

直升機父母就像啟動教育食物鏈的改變,父母的觀念改變了老師的態度,老師態度影響孩子的動機。
國民教育的功能萎縮了,而家庭親子關係也變得緊張了。
研究發現,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也容易養出焦躁的小孩。
美國孩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出,直升機父母經常會因孩子的成功或失敗,而有過度的憂傷、哭泣,有較多負面的想法、較少的愉悅與生活滿意度。
因為直升機父母不經意會愈飛愈快速、愈管愈多,深怕一減速,就摧毀自己與孩子的人生。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直升機父母被困在一種愛的陷阱裡。誤以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掃除一切人生的障礙、幫孩子成功;其實,愛的價值是在幫助孩子找到重要價值。
「我們的痛苦源自沒有真正接受自己的孩子,」陳榮二認為。一旦堅信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其價值,父母就能學會接受與放下。全國家長聯盟裡,所有的家長寫下他們共同的反省:
當孩子誕生時候,我們就曾承諾要愛他一輩子,但,我們真的這樣做了嗎?

教改十年,台灣創造了一大群「直升機父母」,在這個關鍵時刻,該是父母與社會回頭自我檢驗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