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有翅膀的小紅鞋



其實我職業病發了
身處在這種醫病關係低落,信任感淡泊的時代(加上我又沒有小孩)
家長」這個群體,對我來說很像某種敵對陣營
雖然沒有美國和賓拉登這樣的你死我活
但免不了像美國日本一樣,有時合作有時猜忌,中間還少不了一些利益糾葛

(well, 得利的一定不是我)

而且還對對方有一定程度的好奇
尤其是一些長期病患,或是面對生死關頭的病患
我常好奇,這些家長心裡是怎麼想的
我們有些小孩出生即有先天性疾病
某些疾病極不好照顧,在嬰幼兒時期因併發症夭折的機會很大
有些甚至從出生以來都沒有回家過
或著是兒癌的小孩,正在走安寧療護的階段
我會去偷看一些父母架的blog
一方面想知道他們目前的想法
一方面想知道,針對醫療方的病情解說,家長到底懂得了多少
我覺得很遺憾的是,即使是那些住了個把個月的家屬
在我們面前表達得一副了解或很熟的樣子
寫出來的東西也常常有認知上的差距
這也讓我很感嘆
現在的父母大多高學歷,所以覺得自己可以懂一些較深入的課題
會不斷根據自身經驗(包括:電視,報章雜誌,親友團,通常錯誤百出)
來質疑醫療上的options
還有一些家屬喜歡引述說他某某親戚,「也是學醫的,他說不應該如何如何...」
事實上我遇過一個家長,在我回完他應接不暇的質問之後
很有禮貌的請教他,請問您的親戚是什麼科的醫師呢?
他說:喔!是某某高中的生物老師
當下在心中....嗯...只能說感慨萬千 (其實還蠻想罵髒話的)
    如果連老病號,都不一定能正確敘述所接受的醫療
    一個不常接觸醫療的家長,拿這些東西去問一個非醫療專業的人士
    會得到正確的答案嗎?
我並不是覺得這些問題"們"是不應該出現的
我也讚成家長有權力知道,他們所選擇的背後,有多少好處及風險
但是同時也很想讓他們讀一讀這句話
            運用當時手邊的全部資訊,做出最好的決定
這是這本書裡,當醫師告知媽媽診斷時,告訴她在開始治療之前一定要記得的一句話
而我很希望在這句話之後再加上:「在做出決定之後,就不要事後反悔或沈浸於自責!」寧可在事前有充分的討論,不要在事後說什麼早知道
然後開始怪東怪西,挑剃一些小事情,把這些當作精明的表現 (其實只是想減輕自責的情緒)
於是乎,醫療的建議會越來越保守(因家屬不承擔決策責任)
這是一個雙輸的局面啊!
有時候真有股衝動,去搖一搖這些爸媽,請他們清醒一點

搭配飲品 青蛙撞奶 - 記那一段在7D值班的,歡樂的不歡樂的週末

2 則留言:

  1. 這兩句話時時都可以用啊...

    回覆刪除
  2. 因為你沒有成為爸媽 , 所以你不懂 , 自責不是說拋開就可以拋開的
    我不喜歡小孩 , 但是當我成為一個媽媽後 , 自責就一直常伴著我
    我並不是個很負責任的人 , 但是當我有了小孩 , 我就沒辦法隨便看待和他有關的事 , 要我死掉那很容易 , 我也很坦然接受 , 但是要我接受孩子的生命越來越少 , 那是一件很難的事 , 或許比要我接受爸媽的生命越來越少還難 !

    不知道這樣的說明你能不能稍微感受到 "父母" 就是這樣的動物 ? 沒當父母之前是很難揣摩的
    只是看完文章覺得自己正好符合你提到的這個職銜所以多嘴說明 , 沒有別的意思 , 不好意思我是為了找找這本書的資料所以google到您的blog

    回覆刪除